分析
梁模板支撑不牢靠、有松动,如果浇捣混凝土会造成爆模甚至整体倾覆,主要原因如下:
1.只凭经验配制安装的模板和支架,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梁的自重和施工荷载超过了模板和支架所能承担的荷载;梁的高度尺寸大,侧模刚度差,浇捣混凝土时容模。
2.侧模缺少或没有对拉螺栓,或仅用铁丝对拉,上口又没有钉木条,在浇捣混凝土时模板受侧压力向外移,使梁的宽窄不一致。
3.由于斜撑的支架角度大于60°或支撑间距过大,在混凝土浇捣时会产生局部偏位。
【分析】
1.异形柱阴角处无法设置柱箍,阴角处木模固定完全靠销栓或对拉螺栓,由于销栓和螺栓数量配备不足,在混凝土振捣时产生胀模现象。
2.楼面平整度差。立模前未用水泥砂浆找平或封堵,封模后用木片、水泥袋纸等塞缝,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外溢,拆模后有纸片、木片等嵌入混凝土内。
3.模板拼缝不严,阴角处的模板刚度不足,振捣棒插入混凝土内过深,振捣时间过久,使模板底部承受的侧压力过大而漏浆,出现蜂窝、麻面或露筋。
4.柱模板未浇水湿润,柱混凝土浇筑前未铺一层水泥砂浆。
【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